蕭泰然獲頒第廿八屆行政院文化獎


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

ㄚ宅在合唱團唱過蕭老師一些聲樂曲

例如:出外人,永遠的故鄉...等

在一些旋律及織體的創作線條真的很有拉赫的fu.

當然Youtube可以線上觀賞

好像是高雄市內樂團有多次演唱蕭老師的作品.

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移駕到那聆賞一下

-----------------------------------------------------------------------------

中時電子報 林采韻/台北報導
第廿八屆行政院文化獎六日公布,由旅美作曲家、國藝獎得主蕭泰然獲得。元旦剛慶祝七十一歲的蕭泰然,身體因歷經數次中風、心臟開刀而十分虛弱,平時走路得倚靠拐仗,說話氣力也顯得微弱。但無論如何他堅持從美國飛抵台灣親自受獎。他眼裡含著淚光,哽咽地說:「沒有想到,我還能回台灣。」
「回到台灣」是蕭泰然長年的願望。一九七七年他因夫人投資不利,背負債務遠走他鄉。一九八○年他譜作《出頭天進行曲》被黨外人士使用而被列為黑名單不得返國。一九九五年黑名單雖獲解除,但他卻在一九九三年聖誕節前,因大動脈血管瘤破裂開刀,健康一落千丈,無力回家。
蕭泰然說,一九九三年在他鬼門關徘徊卻沒有揮別人世,是上帝要他回來。也因此當自己的身體狀況稍有恢復,他再也不顧家人的反對,要回故鄉多看幾眼。二○○四年他親自回台出席國藝獎頒獎典禮,去年也現身國台交舉辦的七十大壽音樂會。「我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禱告,如果平安就過一天,不平安就準備回去了!」
蕭泰然一九三八年出生高雄鳳山,父親蕭瑞安是留日牙醫,母親蕭林雪是留日鋼琴家。他五歲由母親啟蒙,七歲公開演出,一九五九年考進台灣省立師範學院音樂專修科,跟隨作曲家許常惠學習。
當時許常惠從法國帶回新興的現代音樂概念,要彈得一手好琴的蕭泰然把蕭邦忘了。後來蕭泰然不僅沒忘掉蕭邦,還走上後期浪漫樂派的路子。「我嘗試作過現代樂,但是我發覺那離一般民眾距離太遠,我希望自己的音樂能夠感動人。」
為了精進作曲技法,蕭泰然在四十八歲時返回校園進了加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旅美期間蕭泰然將對台灣的思念,融入在數首歌曲中,包括《嘸通嫌台灣》、《點心擔》、《出外人》等。
近年因為心臟、血管問題,導致蕭泰然左右眼視差高達兩百度,幾乎無法譜曲,以致他想獻給家鄉的《愛河交響曲》遲遲無法完成。他無奈的說,現在的自己唯一能做的,是靠耳朵聆聽,在腦海中譜曲。「我每次聆聽自己過去的作品,總是覺得不滿意,但以後有沒有修改的機會我實在不知道。」
蕭泰然榮獲行政院文化獎的慶祝音樂會一月九日在北藝大舉行。四月三日旅美小提琴林以信將與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蕭泰然小提琴協奏曲。


-----------------------------------------------------------------------

行政院文化獎公布 唯蕭泰然獲獎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文建會昨天公布第二十八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為旅美音樂家蕭泰然,頒獎典禮訂於今天下午舉行,蕭泰然特別回台領獎。
這屆行政院文化獎推薦人選多達三十餘人,但進入決選後,只有蕭泰然通過出席評委三分之二票數的門檻,因此今年只有一人得獎。
現年七十一歲的蕭泰然,在樂壇素有「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美名,集鋼琴家、指揮家及作曲家頭銜於一身,栽培過無數具國際水準的演奏家。蕭泰然對台灣音樂的貢獻深遠,長期採集台灣音樂,以台灣民謠為創作素材,先後完成〈福爾摩沙交響曲〉、〈一九四七序曲〉等作品。頒獎典禮後,文建會將委託導演吳文欽的製作團隊赴美為蕭泰然拍製紀錄片,片名敲定為《愛與希望─來自台灣的聲音》,預定9月首映。
第28屆行政院文化獎得主揭曉,由集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於一身的蕭泰然獲得最高榮譽。文建會將為蕭泰然拍攝紀錄片《愛與希望─來自台灣的聲音》,預計在9月6日首映,並參加國內外相關影展。(陳映竹報導)
被譽為「台灣的拉赫曼尼諾夫」的蕭泰然,作品《嘸通嫌台灣》、《點心擔》、《出外人》等譜出對台灣濃濃鄉愁。七號下午行政院長劉兆玄將親自頒授「文化獎章」,感念大師對音樂的貢獻。
蕭泰然1938年出生高雄,父親是留日牙醫,母親是留日鋼琴家,他五歲開始學鋼琴,大學就讀台師大音樂系,並赴日本深造,1977年他因夫人投資不利,背負債務遠走美國,但仍心繫台灣。
文建會將出資拍攝蕭泰然紀錄片《愛與希望─來自台灣的聲音》,由導演吳永欽掌鏡。吳永欽表示,一般的紀錄片是從影像來思考,但是蕭泰然的紀錄片他要由音樂來思考。著手拍片過程中,吳永欽拿出蕭泰然的作品聆聽,第一首就聽到《出外人》,深深打動他的心,「將來紀錄片中,我會盡量去挖掘動人的歌謠和精采的協奏曲。」
紀錄片預計在9月6日首映,並將參加國內外相關影展。

Powered By Blogger


 
速報